观点文章

View

2023. 05
观点文章
创新成果
我们的洞见
2023. 05
2023. 04
2023. 03
2023. 02
2023. 01
2022. 12
2022. 11
2022. 10
2022. 09
2022. 08
2022. 07
2022. 06
2022. 05
2022. 04
2022. 03
2022. 02
2022 . 01
2021 . 12
2021 . 11
2021 . 10
2021 . 09
2021 . 08
2021 . 07
2021. 06
2021. 05
2021. 04
2021. 03
2021. 02
2021. 01
2020. 12
2020. 11
2020. 10
2020. 09
2020. 08
2020. 07
2020. 04
2020. 03
2020. 02
2019. 12
2019. 11
2019. 09
2019. 08
2019. 06
2019. 05
2019. 04
2019. 03
2019. 02
2019. 01
2018. 11
2018. 10
2018. 09
2018. 08
2018. 07
2018. 06
2018. 05
2018. 04
2018. 03
2018. 02
2018. 01
2017. 09
2017. 08
2017. 07
2017. 06
2017. 05
2017. 04
2017. 03
2017. 01
2016. 12
2016. 10
2016. 09
2016. 08
2016. 07
2016. 05
2016. 01
2015. 07
2015. 05
2015. 01
2014. 12
2014. 11
2014. 09
2014. 08
2014. 07
2014. 06
2014. 04
2014. 03
2014. 02
暂无数据

企业文化的对立性:约束与尊重

作者:

张炜卿--同心动力管理咨询高级咨询顾问

来源:

同心动力企业文化与管理(ID: topduty)

你的企业文化是尊重人性,还是约束人性?


人的本性,对于工作来说,可能就是“钱多事少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


道德是对善恶的评价,是法律的外延,是埋藏在冰山水面之下的一面,而对于企业来讲,企业的文化、企业的价值观往往也是充当着制度的外延这样的角色。


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我们会考虑:


“价值观,要朝着不那么舒服的方向牵引。”


“价值观要有约束力和明确的指导意义”。


比如华为的“以奋斗者为本”,“以客户为中心”。


再比如通用电气:“坚持诚信、注重业绩、渴望变革”。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这些企业文化相对来讲都是有逆人性对于工作“事少责任轻”的追求,是约束型的文化,是引导员工共同实现企业价值的正向游戏规则。而且这些也成为了企业文化经典中的经典。


任正非曾说“世界上一切资源都可能枯竭,只有一种资源可以生生不息,那就是文化。”


在我们实际做项目的实践中,很多企业文化建设的发起者也会跟我们强调,“我们企业内部有很多棘手的问题,我们想好好搞一搞文化建设,来带动企业的转型变革”。


确实,诚如沙因先生所说,企业文化是“群体在解决外在适应性与内部整合的问题时,学得的一组共享的基本假设”。既是为了某种目的而学得,就需要存在着一定的约束力,这是大多企业对文化的普遍需求,也是企业文化自带的价值属性。


具有约束力的文化支撑着太多企业蓬勃发展,成为经典。今天我们重点来看一看,与约束性文化对立的另一种文化,尊重人性的文化是什么样的呢?


奈飞:将权力还给员工,让他们能够在自由的环境中充分施展自己的能力,履行自己的责任。


十年前的2013年2月1日,奈飞推出原创剧集《纸牌屋》一炮而红,迅猛发展的奈飞,像只鲶鱼引发了全球流媒体平台革命。一份《奈飞文化集》PPT在硅谷疯传,阅读和下载数量超过1500万次。奈飞文化的崛起,打破了美国“文化工厂”的格局。


业内人士表示:“疯传硅谷的奈飞文化,是对组织未来和人性目标的最大敬意”。


整合心理学的全球大师托马斯·希伯尔,他讲“人”有两个B是很重要的。


第一个是Belonging,归属感。任何人都有归属到一个小团队或者一个大组织当中的需要,不只是组织中的法定角色,更多的是被组织接纳,周围人都带你玩儿的认同感。


另一个是Becoming,直白来讲是“成为”,其实就是指成长,是进行时,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成长,对于我们人类生存来看,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过程。人生在世,我们每天都在Becoming,都在变成一个不一样的自己。这也是人的五大层次需求中,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


以奈飞的八大文化准则中最为人熟知的“我们只招成年人”为例,奈飞没有定义什么是成年人,但奈飞在它的文化手册中不断的告知我们,加入奈飞的人,是要跟奈飞一起做一番很大事业的人,是那些为做成这番事业而激励着的成年人。奈飞为相同使命的驱动下聚集而来的伙伴们提供了强烈的归属感,和清晰的Becoming指引:“要让每个人都理解公司业务”“绝对坦诚,才能获得真正高效的反馈”“只有事实才能捍卫观点”......


胖东来企业文化:公平、自由、快乐、博爱。


上个月,胖东来的“委屈奖”火了。一条#我求求你把这个班给我上#的词条登上了热搜。网友打趣到:“工资我不要了,入职后我就想受两次委屈行吗?”这个“委屈奖”是专门设立给按正常流程工作受到委屈(比如客户投诉)的员工补贴。


胖东来是谁?


马云认为,胖东来“引发了中国零售商的新思维,是中国企业的一面旗子”。雷军曾为了了解和学习,还专门去到许昌亲自体验他的产品和服务,还专门发微博赞叹胖东来是中国零售业“神一般的存在”。


胖东来随处可见企业标语:“自由和爱”、“信念和方向对了,最终我们都会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胖东来的创始人于东来要求员工每年必须出省旅游20天,哪里好就去哪里,忘记工作,去放空自己,去看看这个世界。


走不出河南的胖东来,却做到了年销70亿!于东来回答成功的秘诀时说到:“很简单,你对老百姓多一点儿好,啥都有了。”


以上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尊重人性的“躺平式”文化——华特·迪士尼:“我们为什么一定要长大?”;还是约束人性的“成功学”文化——比尔·盖茨:“失败是成功之母”,都孕育出了太多成功经典的优秀企业。


领导者企业文化倾向评估的理论基础是金·S·卡梅隆与罗伯特·E·奎因提出的竞争性(又译对立性)价值模型,它是企业文化测量的经典模型,完整地展现了企业文化的对立统一性。


文化不是单一雷同的。它是既是土壤,也是果实;既是风霜,也是雨露。


你的企业文化是以尊重人性为主导还是以约束人性为主导?


无论是哪种,众多实验数据表明,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经营业绩、员工活力、企业成长等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想柳传志把企业文化比喻为地基,支撑企业这栋房屋。海尔张瑞敏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神,企业精神就是企业的灵魂,没有灵魂的企业,无异于行尸走肉。马云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DNA,决定了企业的性格和命运,阿里核心竞争力并非技术,而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