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文章

View

2023. 05
观点文章
创新成果
我们的洞见
2023. 05
2023. 04
2023. 03
2023. 02
2023. 01
2022. 12
2022. 11
2022. 10
2022. 09
2022. 08
2022. 07
2022. 06
2022. 05
2022. 04
2022. 03
2022. 02
2022 . 01
2021 . 12
2021 . 11
2021 . 10
2021 . 09
2021 . 08
2021 . 07
2021. 06
2021. 05
2021. 04
2021. 03
2021. 02
2021. 01
2020. 12
2020. 11
2020. 10
2020. 09
2020. 08
2020. 07
2020. 04
2020. 03
2020. 02
2019. 12
2019. 11
2019. 09
2019. 08
2019. 06
2019. 05
2019. 04
2019. 03
2019. 02
2019. 01
2018. 11
2018. 10
2018. 09
2018. 08
2018. 07
2018. 06
2018. 05
2018. 04
2018. 03
2018. 02
2018. 01
2017. 09
2017. 08
2017. 07
2017. 06
2017. 05
2017. 04
2017. 03
2017. 01
2016. 12
2016. 10
2016. 09
2016. 08
2016. 07
2016. 05
2016. 01
2015. 07
2015. 05
2015. 01
2014. 12
2014. 11
2014. 09
2014. 08
2014. 07
2014. 06
2014. 04
2014. 03
2014. 02
暂无数据

人均想避雷的企业:总想“买断”员工

作者:

张强--同心动力高级咨询顾问

来源:

同心动力企业文化与管理(ID: topduty)

“避雷”一词原指通过一定的方法措施,躲避因为雷电而产生的对人体、建筑等的危害。现更多的引申为避开不好的事情如避免到某家不正规或经营管理奇葩的企业任职。


长期以来,企业的一些不符合人伦逻辑的管理行为被当做新闻为大家所熟知。诸如山西太原一家企业开除因给客户倒水太满的员工,深圳某企业只招聘吃素的员工,因为这家公司认为“公司全员素食,保证都是气质命好的同行者”,同时还要“从源头保证团队每个人都很有福气”。


也许,大部分人看到这些行为除了觉得滑稽外,可能还会说一句“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对于职场的主力军而言,说的最多的可能就是“避雷这家公司”。


1、“避雷”避的是“目无人性”的企业


大家所要避雷的公司,从求职者的角度来讲是这家企业的文化氛围是畸形的或者是不符合正常的人性要求的。


“在一秒钟内看到本质的人和花半辈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质的人,自然是不一样的命运。”


这是电影《教父》中的经典台词。从某种程度上说企业管理实质上就是洞察人性,管理人性也是对人性的价值引导。


2、真正的管理是持续激发人性的热忱


能够看清人性本质并以此实施管理的领导者往往才是真正的管理高手,比如任正非就被一些人称为“人性管理大师”,他曾直白地说“我希望我的员工有挣大钱的企图和愿望,能够对钱产生饥饿感,我们要培养他们对奖金的渴望、晋级的渴望、成功的渴望。”


任正非从创业到成为全球性企业的领导者始终顺从员工对于财权名的渴望,给予创造价值的员工高物质回报、快职位晋升以及酣畅淋漓的满足感,以此持续激发员工人性的欲望,这也是华为能够实现持续技术创新及全球市场快速拓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华为的经营管理实践说明,通过对人性需求的深入剖析与理解,而进行适宜的管理行为引导,发现与发挥员工人性中的优势与长处,不仅可提高组织绩效,为企业创造价值,更能让员工体验到实现自身价值的满足感、成就感与自豪感,进而激发出员工持续的奋斗激情与热忱。


与之相反的是,相对于关注人的价值,部分企业更注重员工生活习惯上的统一或者必须达到某种严苛的要求。


殊不知,龙生九子各不相同,更别说一家企业的员工来自五湖四海,无论是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等均不可能做到完全的统一,把管理的重点聚焦员工生活习惯的企业被人称为“奇葩公司”、“不正经企业”直至被求职者拉入避雷企业名单也就不足为奇了。


3、以尊重员工期望代替“买断”思维


其实求职者对于所要就职企业的要求并不高,那就是该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最起码不脱离人的基本认知与企业管理的正常逻辑,虽然薪资福利可以不用太高,但最起码处于同行业市场水平等。


如果再说得直白点儿,就是员工只想好好干活挣钱,企业别那么多可有可无、乱七八糟的事儿来继续扰乱本就心烦意乱的心。


如果再对企业要求高一些,员工内心更期望企业是能够施展才华,实现个人价值,能够升职加薪,养家糊口,能够期许未来,有所成就的好平台。


不仅顾客是上帝,员工也是上帝,摆正了企业与员工的位置,把员工当做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看,而不是当雇佣的工作机器看,才是人性化管理的逻辑基础。


最低级的管理行为是,企业所有者或管理者总是以“买断”员工的思维去进行管理,认为给了员工工资就相当于把员工“买断”了,员工就只应该有工作与服从的意识,不应该再有个性习惯与个人生活。


这不仅不能起到有效管理员工,提升公司业绩的作用,反而会引起员工群体的抵触心理。长此以往,员工对公司的认同感会显著降低,对工作的完成质量也只会做到最基本的要求而已。同时,员工流失加剧,不仅影响人才队伍的稳定性,还使得企业浪费了大量的机会成本,增加了不必要的财务成本,严重影响企业的效益与发展。


就企业而言,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关键和动力来源,而吸引与留住人才的关键是企业持续塑造提升个人能力与价值的良性文化,事业上给予他们足够的发展空间和制度上的吸引,而不应该舍本逐末致力于打造内卷内耗、损人不利企的职场氛围。


须知,对人的尊重,始终是管理中的最基本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