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洞见>新闻中心
保险企业文化建设要与时俱进


作者:刘宝民      来源: 中国保险报


随着国际金融后危机时代的负面影响,相当一些国内保险企业在日趋严峻的挑战和竞争中愈加深刻地认识到,企业文化不仅是企业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而且是摆脱困境化危为机的关键所在。因而,构建企业文化,导入现代管理,凝聚企业精神,形成团队合力,成为企业克难攻关跨越攀峰的必由之路。值得关注的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同样要与时俱进,立足创新,在实践中注入以人为本的理念和科学发展观,开拓出一条务实高效的路径,继而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扎实有序地开展。


其一,真正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搞懂弄清,“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战略决策,既是对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也是决定企业兴衰的指导思想,这一点即使面临困难局面也不能动摇。企业通过对外拓展营销,对内细化管理,调动员工潜能,延伸客户服务,努力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和员工价值的最大化,这既是企业经营的核心和要旨,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不难想像,一个经营乏力、应对无方的企业,不要说化解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效应,恐怕连员工的生活保障也不能保证。应该指出的是,盈利不是企业的唯一目标和衡量尺度,企业还负有提高员工素质、履行社会责任和保护生态环境等责任。


  换言之,从企业发展的目的性来看,只有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做到统筹兼顾、协调发展、规范有序、和谐平衡,才能符合科学发展观。因而,必须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企业的整体发展规划之中。再从企业管理的实施层面来看,运用经济手段自然是有效途径,除此之外,还需要政治手段、文化手段等提供有力支撑,企业文化建设非但不可或缺,更是企业发展整体战略中的关键一环。


   其二,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应清醒地认识到,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的理念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不少人都知道,过去企业大都要求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倡“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信任人”,从其本意和初衷来说,是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身心地投入到经营和工作之中。但从科学发展观的层面看,显然还不够完善,因为只强调了挖掘员工潜力为企业尽力,忽视了企业对员工需求的满足和尊重,仅仅注意到人的手段性,忘却了人的目的性,如此下去,员工的动力和激情肯定不会长久。员工无疑是企业的主体,他们对企业的预期、认知和判断,通常决定着企业经营的得失。


   科学发展观的初衷和归宿是要“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除了企业的发展之外,更需关心人的成长。基于此,“以人为本”的含义应是“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发展人”,实现人的生命价值,让每一名员工得到全面良性的发展,使自身潜能得到充分展现和释放。而企业文化的内涵恰恰是“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两者之间不谋而合,异曲同工,相辅相成。


   其三,从企业文化建设的操作层面看,首先要明确一个观点,即企业文化是一个由精神文化、制度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三方面内容构成的完整体系,只有准确定位,适度把握,有机融合,相互促进,才能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的协调发展,达到预期效果。


   现在有一种现象应引起注意,有些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没能正确理解,深刻领会,匆忙上阵,有失偏颇,工作重点不是放在企业文化的协调发展上,而是片面追求先进文化理念的灌输,淡化了物质和制度建设的统筹运作,往往费力不小,效果不佳。


   实践证明,在构建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必须高度关注员工在企业中的地位、作用及物质利益等热点问题,想方设法不遗余力给予解决,这样才能将先进文化理念深深植入员工的心中,并转化为持续高涨的工作热情。如果只是一味地强调员工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却不过问员工的主人翁地位和主人翁利益,必然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精神和物质分离,不但达不到预想目的,反而会增加员工的逆反心理。


   其四,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艰苦细致的系统工程,应当根据其内在规律和运行特点,科学把握运作程序和关键环节,促使企业文化建设健康发展。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制度辅助运作。因为,企业文化建设不能只停留在转变观念、统一思想上,要有相应的规章制度配套衔接,否则就会变成空洞的说教。当然,这种制度的硬性约束作用是一个逐渐减弱的过程,随着员工对企业价值观的接受和认同,制度的硬性约束作用会逐渐淡化,软性的自我约束则随之增强,成为员工的一种自觉行为。企业文化管理的最高阶段就在于实现“自主管理”,相互渗透,相得益彰。


  其次要抓好操作细节,夯实管理基础。不可否认,千方百计使广大员工乐于接受企业文化建设的各项要求是开展此项工作的必要前提,但把精神理念的内容转化为每个员工的行动则显得更为重要。倘若把企业文化建设看作是一个载体,那么它直接服务的对象就是企业的经营活动,落实的基点就是经营、营销、管理等领域,基础关连兴衰,细节决定成败,企业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要在企业经营链条的每一个细节中体现。